我的EMBA日記: 操死人不償命的 segment 3 (舊文)

UCLA Campus

這次移站到在洛杉磯的
UCLA校園,本來想說可以好好重溫一下我記憶中的加州陽光,但是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

過去10天我完全沒有機會講中文。經過一個禮拜每天高達16小時讀書時間的強度,我開始覺得我無所不能。以Financial Accounting來說,7天內要交4case study, 2次小考, 1次期末考, and 在課堂上要分析完70份財報,這樣的強度大概只有投資銀行可以比擬。也不愧是全球排名第2EMBA program,簡直是海軍陸戰隊的操法 ! 不過在全球競爭如此劇烈下,工作10多年在邁入管理職前,能夠有機會再進修是非常棒的事情。

昨晚在case room討論案例到晚上九點半,但沒想到商學院還是燈火通明,我以為只有這群要考期末考的我們才被逼得待到那麼晚,但沒想到一群遠從世界各地而來的交換學生(LBS/ESSEC/早稻田...),都在一樓的交誼廳做報告/Case study

在我們住的Airbnb討論報告

今天早上考完第二個
final exam後,馬不停蹄地開始上corporate governance,探討公司架構及董事會治理的相關議題。老大我本來想考完試,吃完飯,回家上Amazon採買,但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馬上晚上就要準備明天要報告的case study ......真是緊湊

考試前....緊張ing

考完統計學了,大家笑得很開心啊

有人常說,
EMBA/MBA,學的不就是管理,好像沒什麼專業,這樣到底可以學到甚麼? 學校到底怎麼教 ? 我們大概可以從整個課程的內容來分析

(1) 念不完的書跟報告 

相信我,你每天18小時都在念書也念不完/做不完。但為甚麼會有這樣不可能的任務? 這些其實都是在訓練我們 time managementteam work的能力。在真實的商業世界裡,時間跟資源永遠都不夠,身為中高階經理人,時間管理/取捨並運用有效的資源完成任務,並排定做事的先後順序/取捨是常態。在MBA的課程中,你怎麼找到同學互相幫忙協助? 你能找到什麼樣的資源協助你完成報告/作業? 你怎麼選擇/管理你所要注重的科目? 這跟上班沒什麼兩樣

(2) 團隊報告 

這在EMBA/MBA是常態,而且每次的組別都是老師指定,不能自己找。理由很簡單,就是要訓練你與不同人種/文化合作的能力;在日常工作,跨部門/跨子公司/跨國團隊的合作是很頻繁的,如何很快zoom-in,與不同人合作完成任務,是很重要的課題。所謂專業,就是把自己想像成一塊積木,你隨時fit in到任何團隊,馬上就可以得心應手,這是軟實力,也是專業。

(3) 永無止境的社交

這我就不必再多說,越到職涯中後期,人脈越重要;B-School能給你的就是這些人脈資源;舉前天為例,UCLA有很多交換學生(其他商學院來移地訓練的,大概待1~2 weeks),晚上就有交流晚會,跟交換學生(LBS/ESSEC/早稻田...)一起參加酒會,可以認識很多不同的人。加上校友充沛,在找中高階工作的時候,這些全部都是資源。這世界上除了實力,還要net-working,出社會越久,越往中高階走就越了解這些事情的重要性;一樣是軟性技巧,台灣教育一樣不重視,覺得小孩會唸書就好了,其他都不重要。但國外的教育是從小就這樣,所以小孩社會化的速度較快,跟人打交道也是稀鬆平常。

(4) Contributor*3

因為很重要所以講三次。小從上課發言,到作業討論,到專案實作,甚麼東西都講你的貢獻度(在公司就叫KPI)。我十多年前到美國時很不習慣這種文化,畢竟台灣吃大鍋飯的習慣還沒去除,但是在社會打滾久了,越來越能performance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如果team有你沒你都沒差,那要你幹嘛? 上課/作業/報告也一樣,你能不能提供價值,讓這個報告更好,才是重點。轉個彎來想,就是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anchor proposition,想清楚自己的長處,才可以在對的地方產生出價值。

我自己讀過master,這次工作十多年回來上EMBA後,真的感覺課程設計有它的道理,跟我日常工作都有很大相關。這次回來上課,可能是因為駕馭英文的能力已經到了一個境界,我不需要再擔心用英文聊天/寫報告/做簡報/社交等,所以反而可以更專注的學習東西。我必須說,這些軟性技巧真的越往上面走越重要,自己走過一遍才了解EMBA/MBA的訓練真的有其道理啊。

最後一晚了,大家來喝一下 ~~

PS: 我現在覺得MBA這種東西真的越有經驗念越好,有的課程(像公司治理)如果沒有一定的經驗,聽起來完全沒感覺;這堂課我們班就有4個已經擔任董事,而小弟我也是有處理過董事會的東西,所以課堂上討論起來就很精彩。尤其最後還請VC的資深董事來演講,真是完美的結尾阿 !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