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EMBA日記: 充滿驚奇的 segment one (舊文)


出發前往新加坡之前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畢竟已經將近十多年沒回到校園了,緊張感暴升;當踏入宿舍的時候,心態馬上下降十多歲,回到當年念研究所的時候。

新加坡很熱,很熱,很熱,重要的話要說三遍;才把行李放好,我已是滿身大汗,稍微沖一下澡,馬上就到宿舍對面的商學院去熟悉一下環境。我是特別要求要住在商學院對面的宿舍,一來便宜,二來可以睡晚一點再起床;那些歐美同學大多是住高級公寓,遠又貴,對於8點就要上課的我們,能多睡一點是一點。

Mochtar Riady Building, 為印尼華僑富商所捐贈

人生地不熟下,晚餐也就在學校的大學城(U-Town)簡單吃一吃,就回宿舍繼續趕開學前就要完成的報告跟數不盡的指定閱讀。

雖說5月中才開學,但實際上大家3月底就開始陸續收到上課的課本,每堂課的分組,以及在開學前就要繳交的 group report or individual report,簡直是忙到不可開交。我其中一組的組員橫跨歐亞美三個大時區,光是要喬 conference call就要弄個老半天。基本上從3月底開始,我就完全沒有週末了,幾乎都花在閱讀上。

開學前的晚上,心情就像小學生一樣,好奇同學的長相/背景,又擔心自己無法適應,畢竟從美國回亞州後,英文使用的場合大多侷限於出差跟老闆的EMAIL往來,要一整天全部都講英文,我其實有點擔心。






First show : Customer Service Management 

Program Manager 報告了今年班級的組成數據,36人,平均年齡43,歐亞美三個地區的人數大概均等,所以算是很平均的 mix,產業也非常多元。可預期的是,跨文化與跨產業的激盪會更加明顯。成員平均都是Director Level以上,還有4位是擔任董事會成員,經驗真的老道。深怕我自己的課堂分享在它們的眼中都是小 case.....無名的壓力上來了。

扣除新加坡的華人外,班上有3個中國人(但都在新加坡 or 美國上班),1個ABC,1個已經是接近60歲的美籍華人CEO,我大概是唯一一個工作環境不是全英文的華人~~~


第一天就是同學S生日,學校準備了蛋糕,真的很貼心


第一個上場的是 Service Marketing的專家,Pro. Jochen Wirtz,是德國人,也是新加坡航空以及許多頂級連鎖酒店的顧問,也是這個EMBA的總負責人。開場的引言大概就講了30分鐘,但主要是以這個 program的總負責人的角度跟我們分享。當天我最有印象的就是這句話:

"This program will change your life greatly"


對於這句話我其實是半信半疑的,畢竟我當年也在出了兩位總統的康乃爾大學念了2年碩士,好像也沒有改變我的甚麼。但,我著實的期待著這一趟的旅程可以帶給我甚麼。希望在接近40歲的同時,漂亮的轉身邁入人生的下半場

既然是marketing的課,免不了要開口講話,我的前面坐了超愛講話的印度同學,左邊坐著銀聯美國區的行銷長,後面是老美 sale head,三個輪番針對 case 的分析發言,我,腦子一直在盤算的等一下要怎麼講,畢竟這不是我熟悉的產業與課題(我專長的還是在金融跟策略);最後想說,豁出去了,就講吧 ~~~其實講久了,我的美國腔就又回來了,真的臉皮厚一點就好啦

整堂課我獲得最大的收穫就是了解如何用量化的方式來建立服務業的制度,以及HR在整個服務業體系中應該怎樣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我們也去參觀了新加坡航空,了解它們建立高服務品質的原因以及悅榕庄如何打造品牌的秘密。說實在,我第一堂課上得不知所措,大概還是在適應吧,外加每天大概只睡4~5個小時(因為下課還要準備簡報, 考試, 報告),簡直比上班還累。

充滿驚奇的經濟學課

Ivan Pan,連續三年是新加坡國大的優秀教授,也是當初入學面試我的面試官。課前的閱讀簡直快把我們搞死,但如果有認真準備,上起課來會如沐春風。我大學時期一向對經濟學沒什麼好感,但長大之後發覺經濟學真的是解決人類問題的一門重要學問。

老師用經濟學的原理講述了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從LinkedIn到Facebook,也用它獨特的方式解析了供給與需求在談判上的應用,讓我哇聲連連......真的是第一次看到可以把經濟學如此活用的老師,也建構了我架構式分析的基礎。

不是leadership的leadership課

這是我segment 1最喜歡的課,老師是印度人,目前借調到瑞士的洛桑管理學院;原本以為的領導力的課程就像以前在台灣外訓的課程一樣,但是,這堂課實際上是在做group coaching跟 team building。


開頭用玩遊戲讓我們了解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在權力角力上要如何達成共識,才能創造雙贏(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也可以看出人性);緊接著就是小團體分享的時刻,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表達出來。這樣的方式加速拉近了班上同學的距離,讓同學們更加了解彼此。有許多印象深刻的生命故事,其中一段是這樣:

同學P是來自奧勒岡州的白人,他坦白地描述他來這邊有自卑感;因為其他白人同學多出身於大都市,也在很體面的公司上班(但是他也是阿),穿著/用字/舉止,他會覺得跟那些從紐約來的,LA來的有點格格不入,加上從小被嘲笑是鄉下人,長大後本能的自卑感還是一直存在。

其實我很訝異,但大家彼此交流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後,教授在課程結束終了講了一段讓我非常震撼的話:

"領導者也有資格去求助,領導者不是萬能"


這段話是對權力的謙卑,是對自我的救贖,更是團隊合作的基石,顛覆了市面上任何書籍講的東西,也讓我銘記在心。

課堂之外 - 我的生日禮物

2個禮拜其實在極度忙碌下很快就過了,接下來就是3個月後去LA上課的 segment 2;不免俗的,在全部課程該考的考試,該交的報告解決掉後,趁留在新加坡的最後一晚好好的狂歡跟聯絡感情......segment 1 結束當天恰巧是我的生日,教授們跟同學們各給我一份很難忘的禮物:

這是教授給的禮物, segment 2 的課本(不含其他閱讀) 
這是同學給的禮物

放鬆玩足球





Segment one 還感受不到在知識層面上的大幅邁進,但透過同學的案例分享與課堂的討論,讓我反思在現在的職位上我是否有更佳的 alternative 可以將公司的戰略重塑,或者是要如何去影響老闆的思維與決策,用更寬廣的思維來幫助公司成長。

另外,慢慢與班上幾位同學混熟,在LA,5位大男生將入住一棟 Airbnb,很令人期待;但,一堆看不完的書, 案例與要寫的報告,應該有我們受的了。

Segment 2, 我們3個月後在LA見  !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