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文創種子講師訓 - 講師的專業性


我必須承認,在接觸講師訓練之前,我覺得當講師不就是上去講講課,牽涉較多的是個人過往的專業與經驗,需要的專業好像不似其他行業那樣的明顯。但是透過陳煥庭老師跟歐耶老師在第一堂” 表達影響力”的分享後,我才真正了解到講師所需具備的專業性絕對不亞於其他行業。



講師的能力是表達力+專業力的綜合呈現

講師所需要的表達力,包含了聽(聆聽) 讀(教材研究) 說(演說)寫(簡報)四項全能,以及要呈現的專業內容。第一堂開頭,老師就開始訓練我們”說”的架構以及口說時的語氣/速度/高低起伏等…..有些看似細微的東西,實際上就是講師們的最最最基本的基本功。

其中,聽讀是所謂的input,說寫是out put,我們從這四種能力來解構我在第一堂課中理解到的四種專業能力。

聽: 換位思考/了解需求

其實這個道理許多人都懂,但是偏偏人的大腦很懶惰,往往忽略了對方的需求,而且通常都只會想到自己想要的,想表達的。沒錯,我們人類就是那樣的自私。然而回到商業社會的運作來看,其實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被"許多廣告商,自媒體,新聞換位思考了,它們寫出我們想看的文案,廣告,字句來吸引我們的注意,滿足我們視覺上/聽覺上的需求,進而轉換成購買率/收視率。

講師這個職業也是一樣,不是你講的話人人都必須要聽,更何況你的聽眾是付費來聽你講的東西,你的供給必須滿足對方的需求,才有價值。一如創業家在找尋市場一樣,講師的首要功課就是做好聽者分析/市場研究,對症下藥,才有人要聽,也才能創造出有影響力的談話。

第一堂課老師有提到許多做聽者分析的方式,讓我聯想到在EMBA上談判課的時候,教授也有談到類似的方式(但做法不同);許許多多在講課中看似巧妙的梗,往往都是 set up 過的東西。而聽者分析的詳盡程度,會大幅的影響授課時的內容與聽者接受度;所以,可以說聽者分析是基礎中的基礎,沒做好,很多事情就白搭。

讀: 海量閱讀與人生閱歷是講師的基石

閱讀這件事情我想沒有人會反對,但是豐富的人生閱歷這件事情我深深的覺得對於一個講師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所謂人生的閱歷,並不是一定要大風大浪,而是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這樣,才會有溫度與底蘊,而不是流於匠氣。

"講師的天職就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煥庭老師在課堂中這樣說道 ,這應該也是為甚麼老師很強調我們一定要對於世界及自己有所探索,才能淬鍊出更好的自己,進而發揮講師的影響力去影響另一群生命

說: 人人都會講但不是人人都會表達

講話大家都會講,但是講話要有影響力,又是另外一個層次。第一堂的的訓練主要在強化我們講話的結構,讓談話內容可以清楚精準,邏輯清晰,明確傳遞內容,最好還有層次感+台下的學員互動的過程;天啊,真的好難,想到這些講師們可以一整天洋洋灑灑的教滿,除了不能讓我們睡覺外,又要言之有物,讓大家收穫滿滿,這並非易事。

甚麼叫做影響力,簡單來說就像一記重拳打在昏昏欲睡的你身上,讓你突然感受到一陣"啊哈"的力量,除了又驚又痛外,還會痛很久;因為被打了,所以開始做出些"改變"。若不然,就像小時候媽媽的碎碎唸一樣,唸了好幾年,但我還是沒有做出改變。

15年的職涯中,我有絕大多數的時間我都是在跟高階主管/企業主打交道,常常只有30秒的時間報告事情,所以自然而然的會”先說結論,後提細節;只講point,不多敘述”。這樣的好處是,很精簡,有效率;但卻被我另一半形容說這樣講話很沒有溫度,太銳利,適合像高階主管簡報不太適合用在講師這個職業。

所以我第一階段的考核老師對於我”開頭就那麼直接,缺乏引子"的狀況給了些建議,也讓我了解我的說話習慣必須隨著逐漸轉往講師的道路邁進時,必須要做出調整。

寫:  為口說的輔助,邏輯的表述

要寫得好必須要讀得多,這是老師給我們的建議。精準的下筆表達是專業,小從書信往來到公司簡報,甚至到演講稿,必定是書寫在前,演說在後,不可能來個即興簡報/演講的,這些都有賴於事前下筆的功夫。尤其是講師現在不僅僅要做PPT,還要發表許多專業性的文章,書寫能力的應用更是大大的增加。

講師的任務常常是要把一個比較概念性的東西傳達給聽眾,例如,領導力。這個聽起來很飄在空中,但是要如何把這個題目講好,則有賴先從書寫描述起,然後再轉化為語言,最後成為一連串的演說。

我個人練習寫作的經驗是,先從抄筆記開始,如何把一堆零散的資料整理成筆記;然後可以慢慢擴展到新聞的摘要,學習心得,最後可以針對一項議題寫出自己的看法。寫久了,自然而然就可以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寫作邏輯。不過,這中間還是要持續不斷的"讀"東西,持續的有新的詞彙進來,才有進步的空間。



結論

講師難為,因為是門整合性的學問,要累積累積再累積。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需要多年的積累與不斷的成長,才能與時俱進的把知識傳遞給聽眾;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改變別人的生命





留言

熱門文章